五族共和歌
《五族共和歌》(又稱五旗共和歌)是中华民国臨時政府颁布臨時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1912年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總長蔡元培對公眾徵求國歌,並以此歌作臨時国歌。1913年其国歌地位被《卿雲歌》替代。
Wǔzú gònghé gē | |
![]() 中华民国 | |
作詞 | 沈恩孚 |
---|---|
作曲 | 沈彭年 |
採用 | 1912年2月12日[可疑] |
廢止 | 1913年4月28日 |
音频样本 | |
五族共和歌
|
中國国歌历史 | |
---|---|
普天乐(半官方) 李中堂乐(半官方) 颂龙旗(半官方) 鞏金甌 | |
1915 1915—1919 | 五族共和歌 卿云歌(第一次) 中華雄立宇宙間 原歌词 重新填词 盡力中華歌 卿云歌(第二次) 中華雄立宇宙間(第二次)(第二次重新填詞) |
国民革命歌 黃埔軍校訓詞/三民主义歌(中華民國國歌) | |
国际歌 | |
1949—1966 1966—1978 1978—1982 1982— |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原歌词 无歌词 重新填词(继续革命的战歌) 原歌词 |
| |
國歌歌詞为:
亞東開化中華早,
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繡河山普照。
吾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白話翻譯:
中國是東亞最早的文明,
學習並追越歐美科技,
舊中國,新時代。
飄揚的五色旗
乃是民國之榮光,
照耀所有美麗的山河。
我們所有同胞,
振興中華文明,
世界和平保持永久。
註解
- 或解作「爲中華文明而鼓舞、歌唱」。
参考文献
- 陳永浩. 唱國歌,的確很感動流淚?-立法會 CB(2)1300/17-18(21)號文件 (PDF).
- 林琮盛. 第一首國歌 非現今三民主義歌. 中時電子報. 旺報. 2011-07-19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需要較佳来源]
- 沈恩孚; 沈彭年. 國歌擬稿 (PDF). 臨時政府公報. 1912-02-25, (第22號): 附錄第9頁 [2024-09-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5-01-04).
- 中国历代国旗国歌国徽国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维基百科, 维基, 书, 图书, 图书馆, 文章, 阅读, 下载, 免费, 免费下载, 手机, 电话, 安卓, iOS, 苹果, 智能手机, 电脑, 网络, 计算机, 关于 五族共和歌 的信息, 什么是 五族共和歌?五族共和歌 是什么意思?
留下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欢迎自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