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署
運動部是中華民國有關體育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最早前身為1932年由國民政府成立的「體育委員會」,機關的直接前身則為1997年成立的「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3年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而降格編入教育部成為「教育部體育署」,至2025年9月9日更名及升格為部。現以推廣全民運動之風氣、強化選手培育、推動運動產業發展、推展國際運動事務、促進適應運動為目標,以提升國家運動競爭實力,亦指導各地方政府舉辦體育賽事等體育運動相關事務。
運動部 | |
---|---|
Ministry of Sports(英語) | |
![]() 運動部部徽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时间 | 1997年7月16日(體委會成立) 2025年9月9日(體育部成立) |
前身机构 |
|
類型 | 中央二級行政機關 |
管轄范围 | 中華民國 |
驻地 | 104703 臺北市中山區朱崙街20號(體育聯合辦公大樓) |
人员数 | 302人 |
年度預算 | 新臺幣176億元(2025年度) |
首长 |
|
任命者 | 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上级部门 | 行政院 |
內部單位 | 6司、5處 |
下設机构 |
|
任務編組 | 1會 |
授權法源 |
|
網站 | https://www.sports.gov.tw/ |
影像资料 | |
![]() 體育聯合辦公大樓 |
歷史
中國大陸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與大日本帝國、美屬菲律賓代表經協商後成立「遠東奧林匹克委員會」;遠東奧林匹克委員會於隔年舉行第一屆遠東運動會。1920年,遠東奧林匹克委員會獲得國際奧委會承認並更名為遠東體育協會,比1949年成立的亞洲業餘體育聯合會(今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早了29年。
1929年4月16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國民體育法》,第1條規定「中華民國青年男女有受體育之義務,父母或監護人應負責督促之」,第3條規定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會同教育部擬議制定「實施體育之方法」。1932年,國民政府成立「體育委員會」。1934年,因大日本帝國堅持其在九一八事變時佔領中國東北地區而扶持成立的滿州國加入遠東運動會,中華民國宣布退出遠東運動會,遠東體育協會宣告終止運作。1941年9月9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國民體育法》,第3條規定「教育部主管全國體育行政,關於全國國民體育之設計指導及考核事項,會商有關機關辦理之」,第5條規定「國民體育之實施方案,由教育部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呈請行政院核定之」。
1945年6月9日,國民政府公布《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以教育部部長為主席,議決事項「送請教育部轉呈行政院核准後施行之」;惟因時值戰亂,國民體育委員會無法發揮功能。
台灣時期
1973年7月25日,總統令修正公布《教育部組織法》,教育部體育委員會改組為教育部體育司。1982年11月19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國民體育法》,教育部在體育司之外須恢復設置「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1985年10月23日,總統令制定公布《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教育部部長兼任、執行秘書由教育部體育司司長兼任。
1988年10月-1996年,體壇與朝野各界持續呼籲成立體育委員會。1988年10月,行政院組織法研修小組向立法院法制委員會提出《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時,仍維持設在教育部體系內成立「體育委員會」或「體育署」之主張。1990年1月18日,立法委員紀政提出並有57名立法委員連署之修正動議提案在《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第六條增設「體育委員會」,並以過半數表決通過;但因行政院面臨改組而使該法案最終撤回。
1993年3月,由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及監造、同順營造承造的「體育聯合辦公大樓」竣工,門牌號碼為臺北市中山區朱崙街20號。
1995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召開「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體育發展策略研討會」,建議設立「國家體育委員會」,獲得時任總統李登輝支持。
升為行政院所屬委員會
1997年3月,時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院長連戰指示由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籌備成立體育委員會事宜,籌備小組召集人由政務委員黃大洲兼任。6月26日,行政院會議通過《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7月1日,行政院令,訂定發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7月16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正式成立,總部設於體育聯合辦公大樓,連戰主持揭牌儀式。12月30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1998年1月12日,總統令公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統籌國家體育事務之全國體育行政主管機關。隔年12月29日,總統令廢止《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
2000年5月29日,行政院公告廢止《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
降編入教育部
2012年2月3日,總統令公布《教育部體育署組織法》。
2013年1月1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降編改組為教育部體育署,同時併編教育部體育司、納入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2014年1月15日,總統令廢止《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條例》。
2015年1月1日,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改制更名為行政法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設置於教育部轄下。
2016年7月12日,行政院成立常設性任務編組「行政院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
2021年9月29日,為求效率與防疊床架屋,經相關部會檢討後,行政院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等三個任務編組解編。
再升格為部
2024年8月行政院宣布設置「體育暨運動發展部諮詢小組」,9月行政院公布諮詢委員名單,10月決議定名為「運動部」;10月17日行政院會議通過《運動部組織法草案》等相關法規,預計運動部組織規劃6司、1署、3行政法人。
2025年1月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運動部組織法》、《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設置條例》等法律草案。1月24日,總統令公布《運動部組織法》。6月18日,行政院令,《運動部組織法》定自9月9日施行。9月9日,《運動部組織法》施行,教育部體育署升格為「運動部」。
組織
- 部長(特任)
- 政務次長(2人,比照簡任第十四職等)
- 常務次長(1人,簡任第十四職等)
- 主任秘書(1人,簡任第十二職等)
部內單位
- 行政與業務單位
- 國際事務司
- 競技運動司
- 產業及科技司
- 設施規劃司
- 綜合規劃司
- 適應運動司
- 資訊處
- 秘書處
- 人事處
- 主計處
- 政風處
- 常設任務編組
- 法規會
所屬機關(構)
- 運動部全民運動署
監督行政法人機構
-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 國家運動科學中心
- 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建置中)
歷任首長
- 教育部體育司司長
- 郝更生:1933年12月-1945年8月(教育部體育委員會)
- 董守義:1945年8月-1949年4月
- 袁敦禮:1945年8月-1947年
- 桂永清:1954年7月-1954年7月
- 郝更生:1954年7月-1971年1月
- 齊沛林:1971年1月-1973年9月
- 蔡敏忠:1973年10月-1982年8月(改組為教育部體育司)
- 蔡長啟:1982年8月-1986年10月
- 張至滿:1986年10月-1989年8月
- 趙麗雲:1989年8月-1991年9月
- 簡曜輝:1991年9月-1996年12月
- 單小琳:1987年4月-1998年10月
- 吳仁宇:1999年4月-2003年1月
- 王福林:2003年9月-2004年9月
- 曾德錦:2004年9月-2004年9月
- 何卓飛:2004年9月-2007年2月
- 簡明忠:2007年3月-2008年7月
- 王俊權:2008年7月-2012年12月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主任委員 | |||||||||||
---|---|---|---|---|---|---|---|---|---|---|---|
任別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1 | 趙麗雲 | 1998年2月5日 | 2000年5月19日 | 曾任教育部體育司司長 | |||||||
2 | 許義雄 | 2000年5月20日 | 2002年1月31日 | 體育學者、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會長 | |||||||
3 | 林德福 | 2002年2月1日 | 2004年5月19日 | 原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 |||||||
4 | 陳全壽 | 2004年5月20日 | 2007年1月31日 | 前奧運田徑國手,原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校長 | |||||||
5 | 楊忠和 | 2007年2月1日 | 2008年5月19日 | 原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 | |||||||
6 | 戴遐齡 | 2008年5月20日 | 2012年12月31日 | 原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生事務長,任期最長 | |||||||
教育部體育署 署長 | |||||||||||
1 | 何卓飛 | 2013年1月2日 | 2017年3月1日 | 原體委會副主委,屆齡退休 | |||||||
代理 | 王水文 | 2017年3月2日 | 2017年3月16日 | 副署長代理,國立體育學院碩士、曾任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 |||||||
2 | 林德福 | 2017年3月17日 | 2018年6月28日 | 回任,請辭 | |||||||
代理 | 王水文 | 2018年6月29日 | 2018年7月12日 | 副署長代理 | |||||||
3 | 高俊雄 | 2018年7月13日 | 2020年7月12日 | 原國立體育大學校長,借調期滿 | |||||||
代理 | 林騰蛟 | 2020年7月13日 | 2020年9月1日 | 教育部常務次長兼任代理 | |||||||
4 | 張少熙 | 2020年9月1日 | 2021年9月1日 | 前拳擊國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請辭 | |||||||
代理 | 林騰蛟 | 2021年9月2日 | 2023年2月20日 | 教育部常務次長兼任代理 | |||||||
5 | 鄭世忠 | 2023年2月20日 | 2025年9月8日 | 國立體育大學總務長、管理學院院長 | |||||||
運動部 部長 | |||||||||||
1 | 李洋 | 2025年9月9日 | 現任 | 國立體育大學專技副教授、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前羽球國手 |
参见

- 行政院組織改造
-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 臺灣體育協會,日治時期臺灣最具規模的體育運動組織
参考文献
- 運動部全球網-本部簡介
- 張志堅. 學校體育行政組織管理之 回顧與前瞻. Physical Education Of School. 2012, (133): 55–64 [10 September 2025] (中文).
- 新聞稿. 總統參加「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體育發展策略研討會」. 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5-12-10 [2019-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今天在這裡舉行「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體育發展策略研討會」。登輝承邀參與盛會,感到非常高興。……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進步,體育事務日漸繁重,內容涵括教育、內政、國防、外交、經濟、財政、衛生健康、社會福利、兩岸交流等相關業務,已超越單純的體育範疇。因此,如何提昇體育行政組織架構,以因應二十一世紀國家體育發展的需求,值得大家重視。政府也會審慎研議各位的建議,俾建立合理體制,強化行政效能。
- 龍柏安. 體育署掛牌 何卓飛:努力打拚. 中央通訊社. 2013-01-02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 林上祚. 體委會的奇幻漂流 新政府上台重返行政院. 風傳媒. 2016-07-12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 賴于榛. 政院:求效率防疊床架屋 蘇貞昌解編3任務編組. 中央通訊社. 2021-09-29 [2023-02-11].
- 打造體育部 郭婞淳李洋莊智淵任籌備小組諮委.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0).
- 體育部諮委新增林郁婷盧彥勳 首場會議9日舉行. 中央社. 2024-09-06 [2024-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4).
- 加速籌備運動部 7法規拚最快17日行政院會通過. [2024-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6).
- 政院通過運動部相關法規 拚最晚明年8月掛牌. 中央社. 2024-10-17.
- 運動部升格籌設1部、1署、3中心 最快明年正式掛牌上路. 公視新聞. 2024-10-17.
- 2024-11-08. 中央社. [2024-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10).
- 教育部體育署. 立法院今(7)日三讀通過 成立運動部相關組織法案. 教育部體育署官方網站. 202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3) (中文).
- 教育部體育署. 9月9日國民體育日揭開運動新篇章 延續臺灣隊長精神成為全新的運動部. 教育部體育署官方網站. 2025-05-15 (中文).
- 教育部部史-歷任教育主管.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卓內閣異動16人名單出爐 石崇良掌衛福部阮昭雄接政院副秘書長. 中央社. 2025-08-27 [2025-08-27] (中文(臺灣)).
外部链接

- 運動部全球網 (中文和英語)
维基百科, 维基, 书, 图书, 图书馆, 文章, 阅读, 下载, 免费, 免费下载, 手机, 电话, 安卓, iOS, 苹果, 智能手机, 电脑, 网络, 计算机, 关于 教育部體育署 的信息, 什么是 教育部體育署?教育部體育署 是什么意思?
留下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欢迎自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