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简称:双重遺產,亦称複合遺產,是同時具備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兩種條件者。早期複合遺產的登錄名單當中,有先被登錄為自然遺產或文化遺產,之後也被評價為另一種遺產,因而成為複合遺產。例如東格里羅國家公園(紐西蘭)及阿比賽歐河國家公園(秘魯)最開始是被登錄為自然遺產,之後也被登錄為文化遺產,結果就成了複合遺產。
依據世界遺產公約之主旨,複合遺產是指兼具自然與文化之美的代表,迄2000年8月1日,計有23件。首次被登錄為複合遺產的是第3次世界遺產委員會(1979年)中所通過的提卡爾國家公園(瓜地馬拉)。
之後陸續被登錄為複合遺產者有泰山、黄山、峨嵋山與樂山大佛、武夷山(中國)、格雷梅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岩石地點群、希拉波利斯-巴穆卡麗(土耳其)、威蘭德拉湖群區、烏魯魯‧卡達久答國家公園、卡卡度國家公園、塔斯馬尼亞原生國家公園(澳大利亞)、東卡利歐國家公園(紐西蘭)、阿托斯山、美提歐拉(希臘)、庇里牛斯地區的珀度山(法國與西班牙)、伊比薩的生物多樣性與文化(西班牙)、拉普人居住區(瑞典)、奧赫里德地區的自然和文化遺產(馬其頓)、阿哲高原(阿爾及利亞)、邦地亞卡拉峭壁(多貢人聚落)(馬利)、馬丘比丘歷史保護區(秘魯)等。
维基百科, 维基, 书, 图书, 图书馆, 文章, 阅读, 下载, 免费, 免费下载, 手机, 电话, 安卓, iOS, 苹果, 智能手机, 电脑, 网络, 计算机, 关于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的信息, 什么是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是什么意思?
留下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欢迎自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