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亞
有用户建議将比勒陀利亞移動至比勒陀利亚。(2025年8月24日) 此移動可能有爭議或者需要管理員協助。提請移動者请在討論頁说明理由以便其他编辑者参与討論。請求若無討論可能不受理。(進行移动) |
比勒陀利亞(南非語:Pretoria,英語:Pretoria /prɪˈtɔːriə/,祖魯語:ePitoli,茨瓦納語:Tshwane;臺灣舊譯為普瑞陀利亞),亦稱為斐京,是位於南非豪登省北部的城市,同時也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府位於這個城市內,各國使館亦集中於此城的使館街,所以事實上比勒陀利亞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該城市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的名字命名,因使用白人的名字,令當前城市名稱在南非仍存有一定爭議。比勒陀利亞市內種滿了不同的花草樹木,故該城市亦有“花園城”的美譽。
比勒陀利亞 Pretoria | |
---|---|
行政首都 | |
![]() 從左上角順時針方向:中央商務區的天際線、先民紀念堂、教堂廣場、正義宮、洛夫托斯球場、普利托利亞大學和聯合大廈。 | |
旗幟 徽章 | |
比勒陀利亞 | |
坐标:25°43′S 28°17′E / 25.717°S 28.283°E | |
國家 | |
省份 | 豪登省 |
区份 | 茨瓦內市 |
面积 | |
• 行政首都 | 687.54 平方公里(265.46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6,298 平方公里(2,432 平方英里) |
海拔 | 1,370 公尺(4,490 英尺) |
人口(2018年) | |
• 行政首都 | 2,472,612人 |
时区 | 南非標準時間(UTC+2) |
人類發展指數(2012年) | ▲ 0.75 高 |
網站 | www |
歷史
第一批定居於比勒陀利亞的居民是恩古尼人的移民,他們居住於現時比勒陀利亞市內的河谷一帶。這批操恩古尼語的居民慢慢地組成了一個族群,名為恩德貝萊人,不過“恩德貝萊”一詞在索托語中則解作流亡者。而在他們聚居地附近的河流則以他們其中一個族長的名字茨瓦內(Tshwane)來命名,但由於“茨瓦內”這詞在恩德貝萊語中的意思為小猿猴,故此在南非語中就直接被翻譯成猿猴河(Apies River)。
比勒陀利亞是由“先民”(Voortrekkers)的領袖马蒂纳斯·韦塞尔·比勒陀利乌斯於1855年所創立的,並以其父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的名字來命名。馬菲洛斯於血河之戰中擊退了祖魯人而成為國家英雄。而他所建立的這個城市之後亦成為了南非共和國(即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
兩次布爾戰爭結束後,英國與德蘭士瓦的和平協議皆在比勒陀利亞簽署。1910年南非聯邦成立後,比勒陀利亞成為南非的行政首都。
城市更名
2005年5月26日,南非地理名稱委員會通過將比勒陀利亞的名稱更改為茨瓦內。而比勒陀利亞本身是隸屬於茨瓦內市都會市鎮,故將作为市镇中心的比勒陀利亞更名成與都會市镇名稱一樣。但直到2006年底,更名一事仍尚未得到藝術及文化部長帕洛·佐敦的核准。2007年8月,南非地理名稱委員會確認,比勒陀利亞的市名並未更改。
截至2021年,這座城市的正式名稱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經濟

比勒陀利亞是南非重要的工業中心,採礦、汽車製造、鐵路及機器製造業等重工業都相當發達。城市的經濟產業約佔全南非國民生產總值的8.55%(2002年數字),是繼约翰内斯堡和開普敦之後的南非第三大。
地理與氣候
比勒陀利亞位於高地草原與灌木叢草原的交界位置,位於約翰內斯堡北方約50公里遠。城市被位於海平面以上1,370米的馬加利斯堡山脈環繞,被天然的屏障阻隔,形成溫暖的氣候以及肥沃的山谷。城市的經緯度約為南緯25.43度及東經28.17度。
比勒陀利亞(平均數據1961年-1990年,極端數據1951年-199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36.2 (97.2) | 36.3 (97.3) | 35.0 (95.0) | 32.5 (90.5) | 29.4 (84.9) | 26.0 (78.8) | 26.0 (78.8) | 30.0 (86.0) | 34.0 (93.2) | 36.0 (96.8) | 35.7 (96.3) | 36.0 (96.8) | 36.3 (97.3) |
平均最高温 °C(°F) | 33.2 (91.8) | 32.1 (89.8) | 31.2 (88.2) | 28.7 (83.7) | 25.9 (78.6) | 23.2 (73.8) | 23.5 (74.3) | 27.1 (80.8) | 31.1 (88.0) | 32.2 (90.0) | 32.6 (90.7) | 32.7 (90.9) | 34.3 (93.7) |
平均高温 °C(°F) | 28.5 (83.3) | 28.0 (82.4) | 26.9 (80.4) | 24.1 (75.4) | 21.8 (71.2) | 18.9 (66.0) | 19.5 (67.1) | 22.1 (71.8) | 25.5 (77.9) | 26.6 (79.9) | 27.0 (80.6) | 28.0 (82.4) | 24.7 (76.5) |
日均气温 °C(°F) | 22.6 (72.7) | 22.1 (71.8) | 21.0 (69.8) | 17.9 (64.2) | 14.7 (58.5) | 11.5 (52.7) | 11.9 (53.4) | 14.7 (58.5) | 18.6 (65.5) | 20.1 (68.2) | 21.0 (69.8) | 21.9 (71.4) | 18.2 (64.8) |
平均低温 °C(°F) | 17.8 (64.0) | 17.3 (63.1) | 16.1 (61.0) | 12.6 (54.7) | 8.2 (46.8) | 4.8 (40.6) | 4.8 (40.6) | 7.6 (45.7) | 11.9 (53.4) | 14.4 (57.9) | 15.8 (60.4) | 16.8 (62.2) | 12.3 (54.1) |
平均最低温 °C(°F) | 14.1 (57.4) | 13.7 (56.7) | 11.8 (53.2) | 7.6 (45.7) | 3.7 (38.7) | 0.7 (33.3) | 0.9 (33.6) | 2.7 (36.9) | 5.8 (42.4) | 8.9 (48.0) | 10.9 (51.6) | 12.9 (55.2) | 0.1 (32.2) |
历史最低温 °C(°F) | 7.5 (45.5) | 10.4 (50.7) | 5.5 (41.9) | 3.3 (37.9) | −1.5 (29.3) | −4.5 (23.9) | −4.5 (23.9) | −4.0 (24.8) | −0.5 (31.1) | 3.0 (37.4) | 6.6 (43.9) | 6.5 (43.7) | −4.5 (23.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35 (5.3) | 76 (3.0) | 79 (3.1) | 54 (2.1) | 13 (0.5) | 7 (0.3) | 3 (0.1) | 5 (0.2) | 20 (0.8) | 73 (2.9) | 100 (3.9) | 108 (4.3) | 673 (26.5) |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 | 10.9 | 7.8 | 7.6 | 5.2 | 1.8 | 0.6 | 0.7 | 1.4 | 2.0 | 6.0 | 9.5 | 10.8 | 64.3 |
平均相對濕度(%) | 62 | 63 | 63 | 63 | 56 | 54 | 50 | 45 | 44 | 52 | 59 | 61 | 56 |
月均日照時數 | 260.8 | 235.3 | 253.9 | 245.8 | 282.6 | 270.8 | 289.1 | 295.5 | 284.3 | 275.2 | 253.6 | 271.9 | 3,218.8 |
数据来源1: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德國氣象局(極端數據) | |||||||||||||
数据来源2:南非氣象局 |
文化與學術
比勒陀利亞是南非其中一個學術中心,全南非最大的寄宿大學比勒陀利亞大學以及最大的遙距教學大學南非大學都位於此地。另外,南非科學及工業研究委員會亦設於此城內。
人口

南非語 南非英語 南恩德貝萊語 祖鲁语 | 北索托語 茨瓦纳语 聪加语 無一語言佔優勢 |
比勒陀利亞市中心約有一百萬人口,如果以整個茨瓦內市都會市鎮的人口計算的話,則約有二百萬人口。比勒陀利亞居民的主要日常用語為茨瓦納語、恩德貝萊語、南非語以及英語。
比勒陀利亞擁有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白人人口。自城市成立以來,它一直是南非白人的主要人口中心,目前大約有數百萬南非人生活在城市或其周圍。
即使種族隔離結束以來,比勒陀利亞本身也是白人佔多數,儘管黑人中產階級不斷增加。最大的白人族裔群體是阿非利卡人。
比勒陀利亞包含以前的白人指定地區,因此白人佔多數,使人口的估計較低。然而,包括地理上分開的鄉鎮,比勒陀利亞增加的外來人口超過一百萬,使白人變為少數。
旅遊景點
- 南非國家動物園
- 克留格爾故居,前德蘭士瓦共和國首任總統保羅·克留格爾的故居
- 梅爾羅斯故居
- 教堂廣場
- 聯合大廈
- 先民紀念堂
- 馬拉巴斯德
- 德蘭士瓦博物館
- 非洲之窗
- 馬里安曼廟
- 皮爾尼博物館
城市趣聞
- 比勒陀利亞的主要街道教堂街(Church Street)是全南非最長的市區街道。
- 由於城市內有很多街道都種滿了紫葳,所以城市亦有別稱為“紫葳城”。
- 全球最大的鑽石原石卡利南鑽石是於1905年1月26日在比勒陀利亞附近的卡利南被發現的。
- 比勒陀利亞擁有全球第二多的大使館,僅次於華盛頓特區。
- 中医在比勒陀利亚逐渐流行,南非中医药总公司(SA Chinese Medicine)在总统府联合大厦前面的森尼賽德商业区开办的药店每日都有百人以上光顾。
友好城市
普勒托利亞與下列城市為友好城市:
巴勒斯坦伯利恆
南非約翰內斯堡
美国華盛頓特區
中華民國臺北
伊朗德黑蘭
阿塞拜疆巴庫
约旦安曼
荷蘭代爾夫特
參考文獻
- "Hoofplek Pretoria"..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 Census 2011: Main Place: Pretoria. census2011.adrianfrith.com.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 Pretoria 比勒陀利亚(南非).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2279页.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简体中文)
- 潘振球.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1971年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中文(臺灣)).
- 南非斐京市長拜會鄭文燦. 中時電子報. 2016-12-29 [2020-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中文(臺灣)).
- 国名や首都名の表記について. 二宮書店.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日语).
- Pretoria name change is approved. BBC News. 2005-05-27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英语).
- Pretoria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8 October 2016].
- Klimatafel von Pretoria (Wetteramt), Transvaal / Südafrika (PDF).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Deutscher Wetterdienst. [8 October 2016] (德语).
- Climate data for Pretoria. South African Weather Service. June 2011 [6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8 March 2010).
外部連結

- 茨瓦內市都會市鎮政府網站 (英語)
OpenStreetMap上有關25503669 比勒陀利亞的地理信息
维基百科, 维基, 书, 图书, 图书馆, 文章, 阅读, 下载, 免费, 免费下载, 手机, 电话, 安卓, iOS, 苹果, 智能手机, 电脑, 网络, 计算机, 关于 比勒陀利亞 的信息, 什么是 比勒陀利亞?比勒陀利亞 是什么意思?
留下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欢迎自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