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
![]() | |||||||||||||||||||
鳥瞰香港國際機場(2010年7月) | |||||||||||||||||||
| |||||||||||||||||||
| 概览 | |||||||||||||||||||
| 机场类型 | 民用 | ||||||||||||||||||
| 所有者 | 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政府) | ||||||||||||||||||
| 營運者 | 香港機場管理局 | ||||||||||||||||||
| 服務城市 | 香港 | ||||||||||||||||||
| 離市中心 | 34公里 | ||||||||||||||||||
| 地理位置 | 香港離島區大嶼山赤鱲角 | ||||||||||||||||||
| 啟用日期 | 1998年7月6日 | ||||||||||||||||||
| 樞紐航空公司 | 客運
貨運
| ||||||||||||||||||
| 海拔高度 | 9米(30英尺) | ||||||||||||||||||
| 坐标 | 22°18′32″N 113°54′52″E / 22.30889°N 113.91444°E | ||||||||||||||||||
| 公共交通 | 港鐵: 機場快線機場站 城巴及龍運巴士: | ||||||||||||||||||
| 網址 | www.hongkongairport.com | ||||||||||||||||||
| 地圖 | |||||||||||||||||||
![]() | |||||||||||||||||||
![]() HKG/VHHH 機場在香港的位置 | |||||||||||||||||||
| 跑道 | |||||||||||||||||||
| |||||||||||||||||||
| 統計數據(2024) | |||||||||||||||||||
| |||||||||||||||||||
來源:香港國際機場 | |||||||||||||||||||
| 香港國際機場 | |||||||||||||||||||||||||
| 繁体字 | 香港國際機場 | ||||||||||||||||||||||||
|---|---|---|---|---|---|---|---|---|---|---|---|---|---|---|---|---|---|---|---|---|---|---|---|---|---|
| 简化字 | 香港国际机场 | ||||||||||||||||||||||||
| |||||||||||||||||||||||||
| 赤鱲角機場 | |||||||||||||||||||||||||
| 繁体字 | 赤鱲角機場 | ||||||||||||||||||||||||
| 简化字 | 赤鱲角机场 | ||||||||||||||||||||||||
| |||||||||||||||||||||||||
![]() |
|---|
| 本條目為香港航空業系列之一 |
| 官方機構
機場管理局 |
| 發展計畫 |
| 民間飛行組織 |
| 航空配套 |
| 機場 |
| 歷史 |
| 其他香港系列 |
| 文化 - 經濟 - 教育 |
香港國際機場(英語: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IATA代码:HKG;ICAO代码:VHHH),俗稱赤
機場於2024年11月28日完成三跑道系統的建設並全面運作。這項耗資1,415億港元的工程包括新建一條3,800米長的第三跑道、擴建二號客運大樓及升級相關設施,使機場每小時可處理航班量從70班增至102班。根據官方預測,至2035年,機場年客運量預計達1.2億人次,貨運量則可達1,000萬公噸,鞏固其作為全球重要航空樞紐的地位。
香港國際機場是多間本地航空公司,包括國泰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大灣區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基地。機場自2001年起多次名列全球最佳機場前三位,並曾八次獲評為全球最佳機場,同時長期保持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的地位。
在交通聯繫方面,乘客可透過機場快綫鐵路或公路網絡往返市區,由機場至中環商業核心區的鐵路車程約24分鐘。機場採取全天候運作模式,並透過「機場城市」發展計劃,整合商業、旅遊及航空產業。
概要
]機場設有三條跑道以及215個停機位,其中77個停機位附有登機橋,包括位於一號客運大樓內的49個,T1衛星客運廊的9個,以及T1中場客運廊的19個。機場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部份屬於屯門區),第三條跑道於2022年7月8日啟用,而中跑道也隨即暫時關閉以作整修,並於2024年11月28日重新啟用。
香港國際機場載客運輸數量位居全球機場前列,是來往歐洲、美洲、亞洲及大洋洲航班的轉機點。同時一直是東亞及東南亞國際客運及貨運的航空樞紐,亞洲第4位最繁忙的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間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國際客運流量排名世界第3位。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行業報》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国际机场协会推選為全球最佳。不過在2019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風波,以及2020年全球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至2022年底,特區政府被指設立太嚴格的疫情管制措施,對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造成打擊。在2022年6月公佈的Skytrax全球機場排名,受疫情管制措施影響下,香港國際機場跌出全球十佳,跌至排第20名,到2023年更跌至第33位。2024年4月公布的Skytrax排名則顯示,在所有疫情隔離措施解除後,香港國際機場的排名則由2023年的第33位,大幅回升至第11名。
現時機場已逐步擴建,包括中場範圍發展計劃及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以滿足增加的需求,及繼續發展為珠江三角洲區內旅客轉運中心,亞洲轉運機場。
歷史
]籌劃興建
]香港原本唯一的民航機場是位於九龍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該機場原位處郊區,但隨著香港市區的擴張,機場逐漸被市街包圍,不但難以擴建(例如太子道曾與機場跑道形成平交道),且因機場緊鄰民居,多年來對居民造成了極大的噪音污染。加上跑道與滑行道距離過近,任何意外都足以使得整座機場癱瘓;航道下更為人口密集的住宅區,若遇上空難墜機時極有可能造成二次撞擊傷亡,後果堪虞,故此必須覓地興建新機場。
1994至96年之間,啟德機場的飛機架次升降量已經遠超其飽和程度,港英政府估計若然不興建新機場,香港將會直接蒙受時值4,20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加上啟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每小時平均需要升降班機達36次,繁忙時間接近每分鐘一班,已經為安全考慮下之極限。
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惟因為造價高昂而一直未落實。1989年,香港社會因為中国大陆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了信心危機;當時的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隨即於同年10月11日在香港立法局透過《施政報告》宣佈《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決定興建新港口、機場和相關配套設施,包括被稱為「玫瑰園計劃」的《機場核心計劃》。
1990年5月,有香港與美國學者研究建議香港的新機場應選址於屯門稔灣,稱該處土地充足、人口稀少,且位置可配合珠江三角洲未來的發展,不過未獲得採納。

基於新機場最初設計時只有一條跑道,不能負擔成為重要機場樞紐后所需要起降的大量航班,為一條跑道的機場所建設的公路和大橋不符合經濟效益;同時機場建造的價格也非常昂貴,工程所需貸款無可避免會跨越1997年,即香港回歸的年份,中國政府強烈反對興建新機場的計劃,就此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日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質疑目的是要燒光英屬香港的外汇储备,不留給1997年的特區政府。中英兩國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7月5日,中英兩國就香港新機場達成共識,中國同意興建新機場,同年9月3日,當時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與當時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且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中國政府在立場上支持新機場建設,對需要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償還的香港政府的舉債採取積極的態度,並且同意中国银行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了一個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領導的機場委員會,而香港政府則成立了機場管理局和諮詢委員會。實際上,於談判時期,臨時機場管理局已經於1990年4月成立,並且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合約。
建造過程
]新機場的選址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一座人工岛上,面積12.55平方公里,包括赤鱲角、欖洲及填海所得來的土地。根據初期的設計,原定的機場地形會是一個跟東涌北部連在一起的半島,即是東涌灣會被填平,後來經過重新設計,成為一個獨立的機場島。建造工程於1992年正式啟動,初期計劃原定於1997年年中完成。時任香港總督彭定康曾經表示希望在7月1日香港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機場於交接後一年的1998年才完工,彭定康於香港交接儀式後搭乘不列顛尼亞號英國皇家游艇經水路離開。
1995年6月,機場平台的開山及填海工程完成,翌年3月,第一條跑道鋪設瀝青。1997年2月20日,政府飛行服務隊編號VR-HZM的雙引擎“超級空中霸王”B-200C飛機在新機場著陸,完成新機場首次飛機著陸,為民航處新裝置的仪表着陆系统進行飛行校驗作出準備,標誌著機場核心工程已到達另一重要里程碑。1998年1月18日,機場管理局在客運大樓舉行第一次試運作,測試大樓的運作就緒情況,逾500名人士義務扮演旅客,另有950名來自機管局、政府部門和航空公司的職員參加。2月15日及3月28日,機管局再於客運大樓舉行第二次及第三次試運作,分別有逾1000和1200名人士義務參加。5月2日,在第四次機場試運作中,國泰航空派出不載客,髹上香港精神號97塗裝,編號B-HIB的747-200客機於新機場著陸,測試機場導航等相關系統,成為首架在新機場著陸的商用航機。旅客捷運系統亦於測試中首次投入運作。
新機場歷經6年建成,並且與新界西區的另一工程大欖隧道一併於1998年啟用,於1998年7月2日由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啟用。連同其他相連基础设施,造價約為90億美元,佔《機場核心計劃》中成本的40%。
為了保育赤鱲角島上的文物,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撥款資助香港考古學會在島上考古調查及發掘。保育項目於1990年展開,歷時16個月。首要任務就在該島上進行全面性調查,紀錄舊坟墓和舊建筑物,並且找出原來的耕作模式。考古人員在深灣村、虎地灣及蝦螺灣等多處考古遺址出土很多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的陶器。在赤鱲角亞媽灣一座約於1833年建成的天后廟於1990年被拆件,遷至東涌黃龍坑重組。另外,島上獨有的盧文氏樹蛙也在興建機場前被送往南丫島棲息。
開幕與啟用
]新機場原定在1998年4月啟用,不過,由於公共交通未準備就緒,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1998年1月決定延遲新機場的啟用日期至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將同時關閉。
1998年6月30日,香港交接一周年在即,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江泽民第二度來港準備出席翌日的慶祝活動,专机抵達時降落於啟德機場。7月2日,江澤民主持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開幕典禮,出席儀式的嘉賓超過3000人。內地主禮嘉賓包括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暉等。香港高級官員如行政長官董建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機場管理局主席黃保欣等亦有出席。賓客們在欣賞席娜·伊斯頓及张学友等歌手的演出後,出席場內所設的酒會。儀式後江澤民及其夫人和部分內地高級官員由新機場乘搭飛機於中午12時左右離開香港,行政長官和政務司司長在場送行,這是從新機場離港的首班機。晚上約八時半,美国空军一号總統專機首度降落香港,克林顿总统伉儷亦成為首批抵達新機場之乘客。翌日晚上八時許,克林頓一家搭入空軍一號,成為首批離開新機場的國際乘客。
7月5日傍晚新機場空管中心及控制塔啟用,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亦需要飛往新機場,不少設備及器材等在當晚午夜後隨即沿海、陸、空三路,由十多艘駁船、過千輛貨車、三十餘架飛機從啟德機場搬遷往新機場。
7月6日早上6時30分,機場完成中期遷移工程,新機場正式運作。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商業航班為由美国纽约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的國泰航空航班CX889,於7月6日清晨6時27分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上。該航班被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由編號B-HUJ的波音747-400客機執飛,載有137名旅客,並在一夜之間成就多項創舉,包括:首個從紐約飛往香港的不停站客運航班;首架在赤鱲角新機場降落的商用航班;國泰首架飛越北极上空的新航線。飛行時間共15小時35分鐘,飛行距離長達7,465海里(約13,825公里),創下不停站商用航班最長的飛行紀錄。首班飛離新機場的商業航班是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CX907,載有207位乘客,於上午7時19分起飛。同日珠江三角洲空域的新空中交通管制准则启用。空域调整方案先前已由香港、澳門、内地民航部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部门经协商确定;同时深圳进近启用雷达管制。
至同年8月5日,最後一批物資才送達新機場,而舊機場正式騰空。機場啟用初期一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發生電腦故障,以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亦出現了錯誤,客運大樓亦多次發生過供電及供水停頓等問題;機場快綫亦出現過班次延誤及未能夠成功靠站的問題;貨運服務更一度臨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香港政府及後需要重新開啟原啟德機場的二號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直接將貨物調度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逐步解決,並且逐漸被公眾所接受。香港特區政府委任了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博士成立獨立的新機場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而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亦先後就事件進行調查及發表報告。
1999年5月26日,香港國際機場第二條跑道啟用,由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主持啟用儀式。
擴建
]

香港機場管理局自2001年起,每5年發表《香港國際機場發展藍圖》,該藍圖是1992年《新機場總綱計劃》後的發展方針,以《機場大型發展策略總綱研究》為基礎,預測了香港國際機場在2020年以後的需求,並且提出相應的發展規劃及策略,發展及研究項目涵蓋客運、貨運、飛行區、附屬設施等方面。
香港機場管理局於2006年至2010年投資了45億港元以提升客運大樓和停機坪的設施,將兩座入境大堂合併,並且增加了櫃位數目。中央客運廊部分辦公室被拆除,走廊擴闊至12米及將外牆改為玻璃幕牆。此外,增添了轉乘飛機設施,抵港層的櫃枱由44個增加至70個。與此同時,海关程序、出入境及檢疫手續簡化,引入智能卡和辨識系統,用以識別員工及旅客身份的電子保安系統、電子票據、地理信息系统及旅客信息系统等。2012年1月,機場管理局推出手機登機證服務。乘客可以透過手提電話下載由航空公司發出的電子登機證,在安全檢查站及登機閘口以掃描器進行登機。
因應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崛起,香港國際機場將成為珠三角的貨物转运中心,透過使用機場本身的設施及貨運碼頭;利用空運、海運及陸運的優勢,把貨物運往珠三角及世界各地。發展藍圖建議發展速遞業,使香港成為速遞貨運樞紐、也成為國際及地區的貨運樞紐。配合未來發展,以香港作為基地的國泰航空也正在繼香港空運貨站(Hactl)的超級一號貨站和亞洲空運中心(AAT)後,投資57億港元興建專屬空運貨站。同時,亞洲空運中心的擴建工程已經於2007年投入運作,DHL的中亞樞紐中心二及三期擴建計亦也提前於2007年落成啟用。為配合貨運業的發展,未來將會機場將利用貨運區的剩餘土地,擴建機場空運中心及商貿港物流中心,而機場也在中場範圍的西部預留空間增建貨運停機坪。
2001年的《二零二零年發展藍圖》 宣佈航天城計劃的第一期,工程於2008年落成。
為了滿足中期航空客貨運需求,並且配合民航處逐步提升每小時飛機升降量,機場管理局宣布了斥資22億港元擴建位於機場島西端的停機坪,佔地43萬平方米,包括興建16座停機位,供客、貨及商營飛機混合使用,工程將會分兩階段,於2014年底竣工。新貨運站亦於2013年年初竣工。
2011年,香港國際機場開始更換客運大樓的傳統照明設施為81,000個發光二極管裝置,估計每年可節省約1,250萬度電力及減少逾7,000公噸碳排放量;及提升設於停機位的固定地面供電系統及預調空氣系統,可以期望減少85%的飛機碳排放量,有助紓緩温室效应。
中場範圍發展計劃
]2030規劃大綱
]從2001年至2011年間,機場管理局共發表了3份發展藍圖預計需求量而訂立相應的發展策略,2001年發表《二零二零年發展藍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5年再發表《香港國際機場202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2011年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則著力探討興建第三條跑道的計劃。
2008年,機場管理局研究提升現有兩條跑道的容量及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可行性。行政總裁許漢忠指出,當局斥資了45億港元提升機場運力,其中設有小型及窄体飞机停機位的北衞星客運廊已經落成啟用,預計每年可以多接待500萬名旅客。當局亦重新配置一號客運大樓出境檢查大堂,提升疏客速度;並且重新鋪設南北兩跑道及增設兩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又增建了10個貨運停機位至34個。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為由機場管理局於2010年代所發表的計劃,當中最為矚目的項目包括了為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及其他大量相關及配套設施等。上述計劃工程需要填海約650公頃,相當於現時半座機場的面積,造價逾800億港元。計劃內容包括興建全長3.8公里的第三跑道、滑行道系統、100座停機坪、航空交通控制塔及可以連接可連接60座登機橋的Y形客運廊、擴建行李處理系統、延展旅客捷運系統,同時改建二號客運大樓成為無人駕駛列車車站等。當局亦考慮於填海範圍興建新的航站楼,並且設立過關口岸。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已經展開,工程於2024年落成。
2015年11月底,機管局向立法會交代興建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範圍及成本估算,當中填海工程估算由2010年的368億,增至2014年的562億元。而二號客運大樓的改建費用由2010年估算的95億,增至2014年的165億,較4年前估算新設計僅需95億元高逾七成。委員謝偉銓認同近年建築成本上升,令工程造價增加,但促請機管局交代二號客運大樓造價飈升的原因。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於2022年7月8日啟用,而啟用儀式則延至同年11月25日舉行,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蘇澤光主持開幕禮。
設計及佈局
]香港國際機場是以公開召募設計形式,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組成的專家小組和工程顧問公司,對各個建築師所提交的設計選寫評估報告及工程造價估算後,交由民航處及相關政府部門作進一步評審,最後從多個國際建築師提交的眾多設計中選出英國著名建築大師诺曼·福斯特的設計。
香港國際機場佔地達1,255公頃,機場管理局對機場島上的設施作出了完善的規劃,對各項客運、貨運、商業及地勤支援等設施,在機場島上劃分了專用的地帶,以方便於集中管理。目前,機場管理局按照各項機場設施的類型,在機場島劃分為以下的區域:
| 區域 | 位置 | 有關的機場設施 | 道路 |
|---|---|---|---|
| 客運區 | 機場島東部 |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 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 地面運輸中心 機場站 停車場 富豪機場酒店 機場行政大樓 機場世貿中心 機場管理局維修總部 機場員工綜合大樓 | 暢航路 暢達路 暢順路 暢運路 暢旺路 暢業路 暢連路 暢榮路 暢匯路 暢興路 暢景路 機場路 翔天路 翔天北路 翔天中路 翔天徑 機場南交匯處 機場北交匯處 |
| 飛行區 | 機場兩條跑道之間的位置 | T1中場客運廊 T1衛星客運廊 T2客運廊(正在興建) 「天際走廊」 民航處航空交通管制中心 民航處精密跑道監察系統及備用航空交通管制塔 機場中消防局 | 北環路 跑道南路 中翔路 管制塔路 |
| 北商業區(航天城) | 機場島東北部 | 香港天際萬豪酒店 亞洲國際博覽館 11SKIES 海天中轉大樓 海運貨站 機場海上救援東局 | 航展道 航天城路 航天城東路 航天城交匯處 |
| 東岸路商業區 | 機場島東岸 | 國泰坊 中航大廈 民航處總部 | 東岸路 東輝路 |
| 航膳區 | 南跑道東端 | 國泰航空飲食服務廠房 香港氧氣 大昌/港龍機場地勤設備服務大樓 佳美航空膳食大樓 空郵中心 地勤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機場警署 漢莎航膳廠房 赤鱲角南消防局 軍事運輸中心 | 航膳東路 航膳中路(禁區內) 航膳西路 |
| 貨運區 | 南跑道南面、觀景山以北 | 國泰城(國泰飛行培訓中心、逸泰居酒店) 香港國際機場古窯公園、香港國際機場古物園 機場倉庫大樓 赤鱲角電話機樓 商貿港物流中心 飛機燃料儲存庫 香港航空訓練大樓 機場空運中心 香港空運貨站 國泰航空貨運站 亞洲空運中心 DHL中亞區樞紐中心 機場南消防局 菜鳥智慧港 | 赤鱲角南路 觀景路 過路灣路 駿運路交匯處 駿運路 駿運南路 駿運北路 駿群路 駿明路 駿裕路 駿坪路 |
| 商用航空區 | 南跑道西南面 |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 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 | 南環路 |
| 飛機維修區 | 機場島西岸 | 香港飛機工程機庫 赤鱲角西面碼頭 中國飛機服務有限公司機庫 機場地面維修大樓 機場維修設備倉庫 機場海上救援西局 | 南環路(末端) 北環路(禁區內) |
為了令駕駛人士更方便前往機場不同非禁區範圍,路政署在2014年把除航天城外其他非禁區範圍舊有帶顏色標籤的路牌統一為現有路牌,與香港大部分路牌一致。
航空客運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擁有兩座航站楼,其中一個正在擴建中,目前總平方面積達660,000平方米。
一號客運大樓
]一號客運大樓為香港國際機場首座客運大樓。大樓佔地570,000平方米,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航空大廈建築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該紀錄於2008年被面積達980,000平方米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打破)。大樓內設登機櫃位(A—L區,其中L區於2019年11月29日啟用)、接機區及香港機場購物廊。機場客運廊(即登機閘1—80及機閘511—530)也位於一號客運大樓的建築內。
- T1旅客登記大堂
- 離境區
- 南客運廊
- 中央客運廊
- 行李認領处
二號客運大樓(分階段啟用)
]

二號客運大樓是香港國際機場第二座客運大樓,原有第一代大樓於2007年2月初開始投入服務,同年6月1日舉行正式開幕典禮,於2019年11月28日下午十時停用改建配合三跑道系統。重建前,大樓主要提供離境服務及商業設施,但未設登機橋或行李處理系統。大樓6樓是名為翔天廊的綜合消閒娛樂中心,是航天城內的兩座大型商場之一。翔天廊設有多道行人天橋及行人通道相連至被港鐵機場快綫機場站隔開的一號客運大樓。翔天廊的商舖面積達35,000平方米,其中逾90%面積為非禁區,包括110間商舖及23間食肆設有機場UA IMAX影院及航空探知館和觀景台等娛樂設施。
新二號客運大樓斥資約129億港元興建,首階段於2025年9月23日投入服務,並開放41個旅遊巴及跨境轎車停車位的候車大堂,離境層預定2026年首季投入運作。作為第三條跑道客運廊的出入境設施,讓之成為連接目前機場客運廊、第三條跑道客運廊、海天中轉大樓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樞紐。
T1衛星客運廊
]
T1衛星客運廊坐落於一號客運大樓以北,樓高兩層,面積達20,000平方米,2009年12月中開始投入服務。T1衛星客運廊設有9個供窄体飞机停放的廊前停機位(閘口13至21),天際走廊工程開始前曾有10個停機位(此為閘口507),候機區設有10間商舖及2間食肆。客運廊於營運初期,每年可以接待逾500萬人次的旅客。
連接一號客運大樓及T1衞星客運廊的「天際走廊」於2022年11月1日對外開放,全長200米,跨距超過130米,最大的民航機A380亦也可從下通過,號稱全球機場禁區最長的行人天橋。走廊部分地板採用玻璃設計,讓旅客可透過玻璃欣賞在腳下經過的飛機。對外開放後,旅客來往兩座大樓只需徒步8分鐘,無需像以往需要花費十多分鐘時間等候和乘搭接駁巴士。走廊原預計在2020年暑假啟用,但最後延期兩年。而機場管理局工程及科技總監梁永基亦不便透露「天際走廊」的造價。
- T1衛星客運廊內部
- T1衛星客運廊商舖
- 上網區
T1中場客運廊
]
T1中場客運廊(201—219、228—230閘口)位於香港國際機場中場範圍之內,樓高5層,面積達78,000平方米,於2015年12月28日開始投入服務。T1中場客運廊分為南北兩翼,南翼設有9道登機橋及3個遙距停機位登機閘口,北翼則設有10道登機橋;共19個廊前停機位及3個遙距停機位登車處,其中19個廊前停機位設登機橋(閘口201至219),包括兩個可容納代碼F(空中客车A380)的停機位。候機區設有商舖、食肆及航空公司貴賓室。客運廊於營運初期,每年可以接待1,000萬人次的客運量。
- 中場客運廊主中庭
- 中場客運廊離港層候機廳
-
旅客捷運系統中場客運廊車站,外牆設垂直綠化及Graham Jones創作,寬8米、長達40米的巨幅藍色鑄造玻璃藝術牆 - 抵港層
旅客捷運系統
]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是香港首個無人駕駛的旅客捷運系統及膠輪捷運系統,設於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地庫(第一層),共設兩條路線,分別接載乘客往返一號客運大樓的東大堂與西大堂以及連接一號客運大樓與二號客運大樓,提供單向由二號客運大樓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的捷運服務。2010年,海天客運碼頭永久化工程正式完成,連接一號及二號客運大樓的捷運系統亦同時伸延至海天客運碼頭,令到抵達香港的旅客可以於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乘坐捷運前往海天客運碼頭,轉乘渡輪抵達珠三角沿岸城市。2015年,為配合中場客運廊計劃,連接一號客運大樓的東大堂與西大堂的捷運系統亦同時伸延至中場客運廊為終點站。另加設一條單線往來中場的客運廊及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離境)的捷運系統,以避免遊客錯誤前往中場客運廊。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
]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位於機場南方,擁有獨立的設施及專門的航運中心,為私人旅客和貴賓提供全面的服務,包括休息室、獨立房間連同淋浴設備、商用會議設施、地勤和行李運輸服務、加油服務、香港出入境事務、保安服務及提供管理飛行計劃等設備。香港商用航運中心亦提供專門使用的空間和登機閘予使用的私人飛機。香港商用航運中心的主要使用者為私人包機和貴賓接持。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的新客運大樓位於赤鱲角南環路,2019年開始籌備,分兩期動工,2021年起第一期開工,次期於2022年10月動工,耗資5億港元興建(也有指耗資4億港元),於2025年7月21日試運,9月11日正式啟用,由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林天福主持啟用儀式。新客運大樓設有天際簷篷,由客運大樓延伸至停機坪,全長26米,旅客上下飛機可不受天氣影響。客運大樓設有5間貴賓室,其中更有清真認證貴賓室,標示祈禱方向,提供清真食品,也設有祈禱專用地毯。旅客可經私人通道一站式清關、安檢、邊檢等等,也設有記者招待室和會議室,通關程序所需時間由10-15分鐘減少至3分鐘。而第二期工程預定2026年第一季完工,預定增設寵物旅遊、擴展辦公空間、商業活動和表演空間等等。
貨運設施
]

香港國際機場擁有完善的貨運設施,每年能夠處理300萬噸貨物,最終達至處理每年900萬公噸的目標。而這些貨運設施均以專營權或特許經營牌照方式批授予第三方服務商經營。現時機場設有兩層的貨運服務。
第一層貨運服務(航空貨運服務)
]- 香港空運貨站:目前能處理機場中約一半的貨物量。而香港空運貨站的總部超級一號貨站佔地27萬平方米,耗資10億美元興建,由全自動化的航空貨箱貯存系統控制,每年能容納350萬噸貨物,是世界單一最大的空運貨站。
- 亞洲空運中心:目前一年能處理150萬噸貨物(包括擴建後的一號及二號貨運站),並正擴建以應付更龐大的空運貨物數量,打算興建第三個空運貨站。
- 國泰貨運站:由國泰航空投資55億興建的空運貨站,每年能容納260萬噸貨物
- DHL中亞區樞紐中心(DHL Central Asia Hub):是香港國際機場第一座快遞貨運站,每小時處理量超過35,000個包裹及40,000件快遞文件。
- 空郵中心(Air Mail Centre),由香港郵政營運,佔地2公頃,耗資5.66億港元興建。中心設有郵件機械處理系統,郵件分類、包裝、裝箱及運上航機的所有工序,均全部自動化。每天可處理郵件量為700,000件。
- 超級一號貨站
- 亞洲空運中心
- DHL中亞區樞紐中心
- 空郵中心
第二層貨運服務(空運貨物倉存及物流服務)
]- 香港國際機場海運碼頭:24小時運作,年貨運可達15萬公噸,由珠江海空聯運有限公司營運。
- 機場空運中心:佔地6公頃,總樓面面積為139,000平方米,提供貨物倉儲設施和物流服務。
- 商貿港物流中心:由商貿港香港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子公司)營運,佔地1.38公頃總樓面面積為31,400平方米,位於機場島的南商業區,提供物流服務。
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
]跑道
]


香港國際機場有南、中、北三條跑道,均長3,800米,闊60米,可以容納新一代大型飛機升降。至於仪表着陆系统精確進場類別,25R屬第I類,跑道07R、25L、07C屬第II類,07L、25C屬第IIIA類,可供飛行員在跑道視程(RVR)只有200米的情況下著陸。在正常情況下,北跑道(07L/25R)主要給飛機降落,中跑道(07C/25C)主要給飛機起飛,而南跑道(07R/25L)會以混合模式運作。若其中一條跑道需定期維修保養,飛機起降則會安排在單一跑道上進行。
機場南跑道於1998年7月6日與機場同日啟用,首班抵達航班為纽约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的國泰航空CX889;中跑道則於1999年5月26日正式啟用,原名北跑道,首班抵達航班為港龍航空由上海起飛的KA807,2021年12月2日更名為中跑道(07C/25C);而三跑道(07L/25R)工程於2016年8月動工,2022年7月8日起開始試運,首班降落航班為政府飛行服務隊飛機(B-LVA),於早上8時24分降落。至於首班在第三跑道降落的商業航班為從上海到香港的國泰貨機(B-LIF,航班編號︰CX3251),於上午8時27分着陸。同日,中跑道(07C/25C)暫時關閉,新中跑道將加長425米,以在跑道兩端建設環端滑行道,供北跑道降落的飛機可在中跑道兩端滑行,並於2024年11月28日啟用。2022年11月25日,第三跑道正式啟用,首班降落的航班為由澳洲珀斯機場起飛的國泰航空CX170。
| 跑道 | 國際民航組織建議的 最少分隔距離 | 最高跑道容量 |
|---|---|---|
| 北跑道(只給飛機降落) | 3海里 | 每小時33架次 |
| 中跑道(只給飛機起飛) | 90秒(註) | 每小時35架次 |
| 南跑道(受限制的混合起降模式) | 降落分隔8海里 | 每小時34架次 |
(註:所有離港航班相隔90秒,但在適當情況下有兩分鐘的尾流間隔。)
香港國際機場在2015年2月開始安裝外來物自動探測系統,2年後試行,2018年正式啟用系統,南、中跑道各設11個建於樓高約3至4層的塔台上的感應器,具有夜視功能,能24小時監視跑道小如高爾夫球大小的外來物,確保飛機升降安全。
香港国际机场的起降航班航道一边和五边位于机场三条跑道的以東北至西南方向的延长线上、龍鼓水道的上空。當機場普遍受偏西風影響時,进场飞机通常會被安排從東北方向經將軍澳、西貢、馬鞍山、沙田、葵涌、青衣、荃灣及屯門(小欖/大欖)地方降落機場;当使用北跑道进场时,会飛越大帽山、大欖及小欖上空,离海拔957米大帽山顶最近垂直距离将不足200米。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国际联合会在跑道起启用后發出安全通知,提醒航機機師在東北方降落到香港机场三跑时要採取保守設定,以符合降落要求,並避免觸及地面迫近警告系統。离场飛機會從機場向西南方向起飛至離開跑道大約七海里時轉左绕过大嶼山后继续转向前往目的地。
當機場普遍受偏東風影響時(一般在冬、春季),进场航機則從机场西南方珠江口洋面上空、经大澳降落機場;离场飞机则沿龍鼓水道一边爬升至大嶼山東北角时转向前往目的地:往南方目的地航班会右转經西博寮海峽離港,往东方目的地航班则飛越青衣、九龍半島及香港島上空,往北方目的地的航班則會北轉在較高的飛行高度飛越新界上空。
滑行道
]雖然香港國際機場的三條跑道都屬於F级,但並非所有滑行道都是F級。由於寬度不足,部分滑行道屬於E級,無法供A380使用。同屬F級的747-8只需E級滑行道,因此可使用所有滑行道,但仍需要F級跑道和停機坪。
飛行區設有多條滑行道及滑行支道供飛機來往跑道及各停機坪,實際情況如下:
| 滑行道 | 位置 | 附註 | |
|---|---|---|---|
| 横向滑行道 | 北跑道 | ||
| C | 北跑道南面 | 與北跑道平行,為降落北跑道的飛機盡快離開跑道而設 下設滑行道C1—C12連接北跑道、C滑行道及D滑行道 | |
| D | C滑行道南面 | 與北跑道、C滑行道平行 下設滑行支道D1、D4—D5連接C滑行道 | |
| E | F滑行道北面 | 與中跑道、F滑行道平行 下設滑行支道E3連接F滑行道 | |
| F | 中跑道北面 | 與中跑道平行,為降落中跑道的飛機盡快離開跑道而設 | |
| 中跑道 | |||
| A | 中跑道南面 | 與中跑道平行,為降落中跑道的飛機盡快離開跑道而設 下設滑行道A1—A12連接中跑道、A滑行道及B滑行道 | |
| B | A滑行道南面 | 與中跑道、A滑行道平行 下設滑行支道B7—B9貫穿北客運停機坪 | |
| H | J滑行道北面 | 與南跑道、J滑行道平行 下設滑行道H2連接維修基地N2、H3及H6連接J滑行道 另設滑行支道H7—H9貫穿南客運停機坪 | |
| J | 南跑道北面 | 與南跑道平行,為降落南跑道的飛機盡快離開跑道而設 滑行道J與滑行支道H9連接,下設滑行道J1—J11將南跑道與J滑行道連接 滑行道J1、J2、J3、J6、J9、J10及J11延長至連接及H滑行道 | |
| 南跑道 | |||
| K | 南跑道南面 | 與南跑道平行,為通往貨運及商用停機坪而設 下設滑行道K1—K7連接南跑道 | |
| L | 貨運停機坪 | 為滑行支道、貫穿貨運停機坪 下設滑行支道L1—L3連接K滑行道,滑行支道L7連接貨運停機坪南端盡頭 | |
| Q1/Q2 | 政府飛行服務隊停機坪 | 連接K滑行道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停機坪 | |
| Q3 | 商用停機坪 | 為滑行支道、連接K滑行道及商用停機坪 | |
| 纵向滑行道 | M | 維修基地 | 貫穿維修基地,連接B滑行道 |
| N | 貫穿維修基地,連接B滑行道及H滑行道 下設滑行支道N1、N2連接維修停機位 | ||
| P | 中場 | 連接B滑行道 將貫穿連接B滑行道及H滑行道 | |
| R | 連接滑行道B、H | ||
| S | 連接滑行道A、B、H、J | ||
| T | 連接滑行道A、B、F、H、J 下設滑行支道T1及T2連接S滑行道 | ||
| U | 為滑行支道、連接B滑行道 下設滑行支道U1—U3連接V滑行道、滑行支道V1、滑行支道V4 | ||
| V | 控制塔西面 | 連接滑行道A、B、H、J 下設滑行道V1及V4連接V滑行道、滑行支道U1、滑行支道U3及V滑行道 | |
| W | 控制塔東面 | 連接滑行道A、B、H、J 下設滑行支道W1及W2貫穿西客運停機坪 | |
| Y | T2客運廊(建设中) | 連接滑行道C、D、E、F | |
| Z | 連接滑行道C、D、E、F 下設滑行支道Z1—Z3連接Y滑行道 | ||
停機坪
]



香港機場的停機坪位於南跑道和中跑道之間及南跑道的南面,共分為客運停機坪、貨運停機坪、長期停機坪、維修停機坪及商用航空停機坪五個部分。其中連接登機橋的客運停機坪編號刻意安排與登機閘口號碼一致,方便進行航班調動。詳細的停機坪資訊如下:
| 停機坪 | 停機位編號 | 附註 |
|---|---|---|
| 北客運停機坪 | N5—N9 | 連接北客運廊(5—9號閘口) |
| N10—N12、N24—N36(雙數) | 連接中央客運廊(10—12、24—36號雙數閘口) | |
| N60—N70(雙數) | 連接西北客運廊(60—70號雙數閘口) | |
| R13—R21 | 連接T1衛星客運廊(13—21號閘口) | |
| N141—N145 | 遙距停機位,旅客需乘坐穿梭巴士登機(511—513號閘口) | |
| 南客運停機坪 | S1—S4 | 連接南客運廊(1—4號閘口) |
| S11、S23—S35(單數) | 連接中央客運廊(11、23—35號單數閘口) | |
| S41—S49(單數) | 連接西南客運廊(41—49號單數閘口) | |
| S101—S111 | 遙距停機位,旅客需乘坐穿梭巴士登機(520—525號閘口) | |
| 西客運停機坪 | W40—W50(雙數) | 連接西南客運廊(40—50號雙數閘口) |
| W61—W71(單數) | 連接西北客運廊(61—71號單數閘口) | |
| W121—W126 | 遙距停機位,旅客需乘坐穿梭巴士登機(228—230、520—525號閘口) | |
| TW1—TW2 | 臨時停機位,只限小型商用噴射機使用 | |
| 中場停機坪 | D201—D219 | 連接T1中場客運廊(201—219號閘口) |
| D301—D310 | ||
| D311—D319 | ||
| D321—D328 | ||
| 暫泊停機坪 | L411—L416 | 飛機暫泊機位 |
| L421—L435 | ||
| 西貨運停機坪 | X451—X456 | 貨機停機位 |
| X458—X459 | ||
| 貨運停機坪 | X1—X31 | |
| X33—X35 | ||
| TC1 | ||
| 維修停機坪 | M1—M10、M1A | |
| M21—M27 | ||
| M31—M38 | ||
| NB21—40 | 只限小型商用噴射機使用 | |
| 商用航空停機坪 | 位於機場南方的商用航空區 |
此外,在機場島南方的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則設有政府飛行服務隊專用停機坪、停機庫及直升機場。
航空公司與航點
]
客運
]截至2024年,以香港國際機場為基地的航空公司为太古集團的國泰航空和香港快運航空、方大集团的香港航空及東海集團的大灣區航空。香港空運牌照局允许香港的航空公司运营以下航点上限:
- 国泰航空330个
- 香港航空257个
- 香港快运航空230个
- 大灣區航空176个
以航班数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最繁忙的目的地为台北,每日超过30对航班,亦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線。其余每日超过10对的目的地依次为东京、上海、曼谷、北京、马尼拉、大阪、首尔、新加坡、高雄。洲際航線最繁忙分別为香港——伦敦、悉尼和洛杉磯,每日平均分别为6对、5-6对和4对。
香港國際機場因其位于東西向、南北向航線的必經之地,也是亚太地区中转旅客量最大的机场。根据2017年数据,香港机场中转旅客主要中转方向依次为東南亞中轉中國大陸、東南亞中轉北美、紐澳中轉北美、東南亞中轉東北亞、臺灣中轉中國大陸、以及中國大陸中轉北美等,年中轉航線旅客人數均超過50萬人次。
| 航空公司 | 目的地 | 航廈 |
|---|---|---|
| | 大中華地區: 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廈門、成都-天府、杭州、福州、廣州、武漢、青島、重慶、鄭州、南京、西安、温州、海口、寧波、烏魯木齊、長沙(2025年11月4日開辦)、台北-桃園、高雄 亞洲:东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关西、名古屋、札幌-新千歲、福岡、首爾-仁川、新加坡、吉隆坡、檳城、曼谷-蘇凡納布、布吉、胡志明市、河內、雅加達、登巴薩、泗水、马尼拉、宿霧、金邊、德里、孟買、金奈、班加罗尔、海得拉巴、科伦坡、達卡、加德滿都、迪拜、利雅得 大洋洲: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珀斯、奧克蘭 歐洲:倫敦-希思羅、曼徹斯特、巴黎-戴高乐、法兰克福、慕尼黑、阿姆斯特丹、米蘭-馬爾彭薩、蘇黎世、马德里、布鲁塞尔 非洲:約翰尼斯堡 北美洲:紐約-甘迺迪、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奥黑尔、波士顿、达拉斯、西雅圖(2026年3月30日復辦)、溫哥華、多倫多 季節性:凱恩斯、阿德萊德(2025年11月11日復辦)、基督城、羅馬-菲烏米奇諾、巴塞罗那 | 1 |
| | 大中華地區:北京-首都、北京-大兴、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南京、重庆、成都-天府、麗江、海口、三亚、海拉尔、台北-桃園 亞洲:东京-成田、大阪-关西、札幌-新千歲、福岡、沖繩、首爾-仁川、曼谷-蘇凡納布、布吉(2025年11月14日復辦)、峴港、登巴薩、永珍 大洋洲:悉尼、墨爾本(2025年12月12日開辦)、塞班島 北美洲:溫哥華 季節性:西安、西宁、馬累、黄金海岸 包機:敦煌、帛琉 | 1 |
| | 大中華地區:北京-大兴、寧波、义乌、常州、贵阳、三亚、台北-桃園、台中、高雄、花蓮 東北亞:东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关西、名古屋、福岡、高松、广岛、仙台、沖繩、小松、首爾-仁川、釜山、濟州、大邱 東南亞:檳城、吉隆坡-梳邦、亞庇(2025年11月27日復辦)、曼谷-蘇凡納布、布吉、清邁、河內、峴港、芽莊、富國島、马尼拉、克拉克 季節性:石垣 包機:哈爾濱 | 1 |
| | 大中華地區:舟山、黃山、宜昌、张家界、桂林、大同、泉州、徐州、恩施、台北-桃園 東北亞:东京-成田、大阪-关西、札幌-新千歲(2025年12月17日開辦)、仙台 東南亞:曼谷-蘇凡納布、马尼拉、富國島 季節性:武汉、福岡(2025年12月18日開辦)、峴港(2025年12月17日開辦) 包機:敦煌、重庆、哈爾濱、浮羅交怡、帛琉 | 1 |
| | 北京-大兴、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南京、合肥、太原、西安、无锡、寧波、武汉、昆明、兰州 季節性:呼和浩特(經昆明)、鄂尔多斯(經西安) | 1 |
| | 北京-大兴、沈阳、乌鲁木齐、哈尔滨 季節性:武汉 包機:十堰(2025年10月15日開辦至11月9日) | 1 |
| | 北京-首都、北京-大兴、重庆、成都-天府、杭州、天津、大连、银川 | 1 |
| | 南京、无锡、成都-天府 | 1 |
| | 杭州 季節性:长春、临沂、烟台 | 1 |
| | 杭州、福州、银川 (2025年10月30日開辦) | 1 |
| | 上海-浦东、上海-虹桥 | 1 |
| | 济南、青岛 | 1 |
| | 青岛 | 1 |
| | 上海-浦东 | 1 |
| | 海口 | 1 |
| | 上海-浦东 | 1 |
| | 成都-天府 | 1 |
| | 石家庄 | 1 |
| | 拉萨(經成都-天府)、成都-天府、运城 | 1 |
| | 乌鲁木齐 | 1 |
| | 台北-桃園、高雄 | 1 |
| | 台北-桃園、高雄 | 1 |
| | 台北-桃園 | 1 |
| | 东京-成田、東京-羽田 | 1 |
| | 东京-成田、東京-羽田 | 1 |
| | 大阪-关西 | 1 |
| | 首爾-仁川 | 1 |
| | 首爾-仁川 | 1 |
| | 首爾-仁川 季節性:釜山 | 1 |
| | 首爾-仁川 季節性:釜山 | 1 |
| | 首爾-仁川 | 1 |
| | 釜山 | 1 |
| | 烏蘭巴托 | 1 |
| | 新加坡 | 1 |
| | 新加坡 | 1 |
| | 吉隆坡 | 1 |
| | 吉隆坡、亞庇 | 1 |
| | 吉隆坡 | 1 |
| | 季節性:吉隆坡 | 1 |
| | 汶萊 | 1 |
| | 曼谷-蘇凡納布 | 1 |
| | 曼谷-廊曼、沖繩 | 1 |
| | 曼谷-廊曼 | 1 |
| | 蘇梅 | 1 |
| | 胡志明市、河內 | 1 |
| | 胡志明市、富國島 | 1 |
| | 雅加達 | 1 |
| | 雅加達 | 1 |
| | 马尼拉 | 1 |
| | 马尼拉、宿霧、克拉克、伊洛伊洛、達沃 | 1 |
| | 马尼拉 | 1 |
| | 金邊 | 1 |
| | 金邊 | 1 |
| | 德里 | 1 |
| | 德里 | 1 |
| | 加德满都 | 1 |
| | 季節性包機:帕羅 | 1 |
| | 迪拜、曼谷-蘇凡納布 | 1 |
| | 阿布扎比(2025年11月4日復辦) | 1 |
| | 多哈 | 1 |
| | 伊斯坦堡 | 1 |
| | 悉尼、墨爾本 | 1 |
| | 奧克蘭 | 1 |
| | 莫爾茲比港 | 1 |
| | 楠迪 | 1 |
| | 倫敦-希斯路 | 1 |
| | 巴黎-戴高乐 | 1 |
| | 阿姆斯特丹 | 1 |
| | 法兰克福 | 1 |
| | 蘇黎世 | 1 |
| | 赫尔辛基 | 1 |
| | 莫斯科-謝列梅捷沃 | 1 |
| | 洛杉磯、舊金山、曼谷-蘇凡納布、胡志明市 | 1 |
| | 洛杉磯(2026年6月6日復辦) | 1 |
| | 溫哥華 | 1 |
| | 亚的斯亚贝巴、曼谷-蘇凡納布 、马尼拉 | 1 |
貨運
]| 航空公司 | 目的地 |
|---|---|
| | 上海-浦东、厦门、成都-双流、重庆、郑州、台北-桃園、东京-成田、大阪-关西、首爾-仁川、新加坡、檳城、胡志明市、河內、雅加達、金邊、科伦坡、德里、孟买、金奈、班加罗尔、達卡、杜拜-阿勒馬克圖姆、利雅得、悉尼、墨爾本、圖文巴、倫敦-希思羅、巴黎-戴高乐、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米蘭-馬爾彭薩、紐約-甘迺迪、洛杉磯、芝加哥-奥黑尔、安克雷奇、波特兰、达拉斯、侯斯頓、哥伦布-里肯巴克、亚特兰大、邁亞密、多倫多、卡尔加里、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 |
| | 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成都-双流、台北-桃園、东京-成田、大阪-关西、名古屋、首爾-仁川、新加坡、檳城、曼谷-蘇凡納布、胡志明市、马尼拉、宿霧 |
| | 上海-浦东、台北-桃園、曼谷-蘇凡納布、河內、马尼拉、德里、金奈、達卡、阿拉木图、塔什干、伊斯坦堡、倫敦-史坦斯特、列日、布達佩斯 |
| | 上海-浦东 |
| | 上海-浦东 |
| | 寧波、鄂州 |
| | 台北-桃園、马尼拉 |
| | 台北-桃園 |
| | 东京-成田 |
| | 东京-成田 |
| | 首爾-仁川 |
| | 首爾-仁川 |
| | 新加坡、奧克蘭、沙迦、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洛杉磯、安克雷奇、达拉斯、西雅圖 |
| | 吉隆坡、古晉 |
| | 吉隆坡-梳邦 |
| | 曼谷-蘇凡納布、河內 |
| | 杜拜-阿勒馬克圖姆、悉尼 |
| | 阿布扎比 |
| | 多哈、阿拉木图、曼谷-蘇凡納布、德黑兰、大阪-关西、馬斯喀特、新加坡 |
| | 利雅得、吉达 |
| | 杜拜-阿勒馬克圖姆、阿拉木图、特拉维夫 |
| | 巴库、安克雷奇、比什凯克 |
| | 伊斯坦布尔、阿拉木图、納沃伊 |
| | 悉尼、珀斯 |
| | 巴库 |
| | 莱比锡 |
| | 杜拜-阿勒馬克圖姆、列日、阿拉木图、莱比锡 |
| | 巴林、雅加達、东京-成田、科威特、卢森堡、杜拜-阿勒馬克圖姆、科威特、吉隆坡、檳城、馬斯喀特、多哈、达曼、新加坡、杜拜-阿勒馬克圖姆、河內、胡志明市、維也納、巴库、布達佩斯、瓜達拉哈拉、墨西哥城、安克雷奇、芝加哥、达拉斯-沃思堡、紐約-甘迺迪、洛杉磯 |
| | 东京-成田、科威特、巴库、卢森堡、米蘭、列日、杜拜-阿勒馬克圖姆、芝加哥、达拉斯-沃思堡、邁亞密 |
| | 沙迦 |
| | 巴林、沙迦、列日、巴库、法兰克福、莱比锡、布達佩斯、德里、东京-成田、首爾-仁川、檳城、阿拉木图、卡拉干達、阿姆斯特丹、马斯特里赫特、熱舒夫、安克雷奇、达拉斯-沃思堡、檀香山、洛杉磯 |
| | 巴林、阿拉木图、莱比锡、东京-成田、首爾-仁川、台北-桃園、曼谷-蘇凡納布、安克雷奇 |
| | 安克雷奇、關島、檀香山 |
| | 安克雷奇、悉尼 |
| | 安克雷奇、檀香山 |
| | 安克雷奇 |
| | 列日、亚的斯亚贝巴、卡拉干達、首爾-仁川、河內 |
| | 杜拜-阿勒馬克圖姆、内罗毕 |
過往航空及航點
]| 航空公司 | 目的地 |
|---|---|
| | 成都-双流、小松、馬累、卡拉奇、阿布扎比、多哈、巴林、吉達、莫斯科-多莫傑多沃、伊斯坦堡、哥本哈根、杜塞爾多夫、倫敦-格域、都柏林、路易港、開普敦、紐約-紐瓦克、華盛頓 |
| | 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廣州、重慶、成都-雙流、福州、廈門、南京、杭州、寧波、溫州、青島、濟南、武漢、昆明、長沙、西安、海口、三亞、鄭州、桂林、南寧、瀋陽、大連、天津、台北-桃園、高雄、台中、東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關西、福岡、沖繩、新潟、仙台、德島、广岛、鹿兒島、釜山、濟州、吉隆坡、檳城、亞庇、古晉、布吉、曼谷、清邁、金邊、暹粒、河內、峴港、馬尼拉、克拉克、達沃市、仰光、登巴薩、棉蘭、班加羅爾、加爾各答、達卡、加德滿都、關島 |
| | 汕頭、昆明、長沙、廈門、徐州、合肥、青島、濟南、太原、石家莊、哈爾濱、蘭州、長春、鹽城、遵義、呼和浩特-白塔、福州、南寧、天津、貴陽、南昌、成都-雙流、桂林、鄭州、高雄、台中、宮崎、岡山、米子、函館、仙台、鹿兒島、熊本、大邱、亞庇、古晉、喀比、清邁、金邊、胡志明市、新加坡、帕勞、凱恩斯、奧克蘭、莫斯科-謝列梅捷沃、莫斯科-伏努科沃、倫敦-格域、三藩市、洛杉磯 |
| | 銀川、鄭州、無錫、昆明、黃山、蘭州、包頭、大同、張家界、長崎、熊本、鹿兒島、新加坡、清萊、曼谷-廊曼、長灘島、暹粒、仰光、曼德勒、關島、塞班 |
| | 海口、米子、德島、胡志明市、新加坡 |
| | 倫敦-格域、溫哥華 |
| | 长沙、长春、大连、广州、贵阳、揭阳-潮汕、梅州-梅县、三亞、义乌、张家界、郑州 |
| | 雅加達、台南、曼谷-蘇凡納布、新加坡、吉隆坡 |
| | 台中-清泉崗、高雄 |
| | 馬公 |
| | 高雄、台北-桃園 |
| | 鹿兒島、大阪-關西、福岡、沖繩、札幌-新千歲 |
| | 大阪-關西、名古屋-中部 |
| | 东京-成田 |
| | 沖繩 |
| | 东京-成田、大阪-關西 、台北-桃園 |
| | 大阪-關西 |
| | 東京-成田、大阪-關西 |
| | 釜山、濟州 |
| | 釜山 |
| | 濟州 |
| | 首爾-仁川 |
| | 首爾-仁川 |
| | 烏蘭巴托 |
| | 拉斯維加斯、檀香山、三藩市 |
| | 新加坡 |
| | 新加坡 |
| | 亞庇 |
| | 檳城 |
| | 布吉、首爾-仁川、台北-桃園 |
| | 清邁 |
| | 曼谷-蘇凡納布、布吉 |
| | 曼谷-廊曼、布吉 |
| | 曼谷-廊曼 |
| | 峴港 |
| | 河內、胡志明市、峴港、芽莊 |
| | 暹粒 |
| | 金邊、暹粒 |
| | 金邊 |
| | 暹粒、金邊 |
| | 西哈努克 |
| | 登巴薩 |
| | 馬尼拉 |
| | 馬尼拉 |
| | 仰光 |
| | 首爾-仁川、大阪-關西、金奈 |
| | 孟買 |
| | 孟買、德里 |
| | 加德滿都 |
| | 達卡 |
| | 伊斯蘭堡、拉合爾、曼谷-蘇凡納布 |
| | 科倫坡、曼谷-蘇凡納布 |
| | 甘島、馬累、帛琉 |
| | 帛琉 |
| | 阿拉木圖 |
| | 利雅得、吉達、杜拜、馬尼拉 |
| | 曼谷-蘇凡納布、阿布扎比、馬斯喀特、巴林 |
| | 安曼、曼谷-蘇凡納布 |
| | 特拉維夫 |
| | 曼谷-蘇凡納布 |
| | 倫敦-希斯路、悉尼 |
| | 雅典 |
| | 慕尼黑 |
| | 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 |
| | 維也納 |
| | 維也納、曼谷 |
| | 布魯塞爾 |
| | 米蘭、羅馬 |
| | 凱恩斯 |
| | 悉尼、墨爾本 |
| | 悉尼、墨爾本 |
| | 布里斯班、珀斯、倫敦-希斯路 |
| | 諾魯、馬尼拉 |
| | 东京-成田、紐華克、芝加哥-奧黑爾、新加坡、哈特福德、休士頓、關島 |
| | 達拉斯、華盛頓-國家、洛杉磯 |
| | 东京-成田、安克雷奇、底特律、檀香山、阿特蘭大、西雅圖 |
| | 紐華克 |
| | 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底特律、东京-成田 |
| | 關島、塞班 |
| | 塞班島 |
| | 多倫多 |
| | 溫哥華、馬尼拉、曼谷-蘇凡納布 |
| | 莫斯科-多莫傑多沃 |
| | 海參崴、伯力、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 |
| | 東京-成田、首爾-仁川 |
| | 路易港 |
| | 內羅比、曼谷-蘇凡納布 |
| | 馬埃、阿布扎比 |
| | 約翰內斯堡 |
| | 開羅、曼谷-蘇凡納布 |
| | 開羅、亞斯文 |
| | 里約熱內盧、聖保羅、曼谷-蘇凡納布、約翰內斯堡 |
綜合商業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的東北部分被規劃為商業區,香港機場管理局將該區命名為航天城。航天城設有以機場為中心的綜合商業設施,為旅客提供消閒娛樂、展覽、酒店等一站式商業服務。
機場酒店
]
香港機場範圍內設有兩間五星級酒店及一間四星級酒店,其中富豪機場酒店於1999年落成,設有1,104間客房,當時全港最大無柱式的宴會廳及其他會議、餐廳及康樂設施等。酒店與一號客運大樓之間有一條行人通道連接。而第二間酒店——香港天際萬豪酒店於2008年投入服務,坐落於亞洲國際博覽館附近,比鄰海天中轉大樓。第三間酒店麗豪航天城酒店於2021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機場範圍內唯一一間四星级酒店。
機場行政大樓
]機場行政大樓(HKIA Tower)位於二號客運大樓西北面,為機場管理局的總部,於2007年2月26日正式開幕,是一座8層高的玻璃幕牆樓宇,總樓面面積為19,000平方米。大樓天台闢為機場展望台,與航空探知館連接。
機場行政大樓2座
]機場行政大樓2座(HKIA Tower 2)位於富豪機場酒店東面。
機場商業大樓
]機場商業大樓(HKIA Commercial Building)位於二號客運大樓東南面,樓高7層,為一甲級商業大樓,除了設有供出租的寫字樓外,同時設有商務中心及會議中心等設施。大樓七樓亦附設一高級會員會所——機場世貿中心會所,為旅客提供餐飲及會議場地。
2021年2月1日前名為機場世貿中心(Airport World Trade Centre)。
機場員工綜合大樓
]機場員工綜合大樓毗鄰一號客運大樓和四號停車場,於2022年12月1日正式啟用,供機場各機構所有員工使用,設有機場員工會所,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機場幼兒園校舍及機場員工餐廳。其中會所設有健身室、卡拉OK室、閱讀室、休息室、羽毛球場、籃球場、瑜伽室、乒乓球室,燒烤場及空中花園等設施。
11 SKIES
]預計於2022年至2025年分階段落成的一站式零售、娛樂、旅遊景點、地標及專業服務的綜合發展項目。
亞洲國際博覽館
]亞洲國際博覽館於2005年12月落成,面積約有70,000平方米,設有十個單層無柱式展館,包括一個適合舉辦大型表演的多用途場館,另設有不同的商店及食肆。
已結業設施
]- 航天城高爾夫球場(Skycity Nine Eagles Golf Course)位於北商業區的中央部分,東臨海天客運碼頭,西接二號客運大樓。球場為一九洞高爾夫球場,供旅客及機場使用者享用。球場同時設有一會所,內設餐廳提供餐飲及宴會服務。
運作
]保安
]
香港國際機場的保安事務由香港警務處的機場警區及香港機場管理局和香港政府合作營運的機場保安有限公司負責,當中機場警區設有機場特警組,為香港的特種警察部隊之一,其任務包括了机场安保、反恐及緊急事故應變。消防事務由香港消防處的機場消防隊負責,救護事務由救護總區負責。機場消防隊的佈局、裝備以及水準符合「10級機場滅火救援」(ARFF Category 10)國際標準,即消防車輛可以於2分鐘之內抵達跑道上任何範圍,或者於3分鐘之內抵達其他的飛機活動區。
另外,由於安全要求,香港國際機場的內部保安同樣嚴格,機場的內部工作人員有分顏色區域制度,因此不同顏色區域要求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別種顏色區域,例如黃色區域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藍色區域,反之,藍色區域的工作人員不能進入黃色區域。
出入境
]| 機場管制站 Airport Control Point | |
|---|---|
| 国家(地区) | |
| 位置 | 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 |
| 类型 | 民航出入境管制站 |
| 出入境 管理机关 | 香港入境事務處 管制部機場管制科 |
| 海关 | 香港海關 |
| 开通日期 | 1998年7月6日 |
| 统计数据(2018年) | |
| 客流量 | 53,378,000 |
基於一國兩制的政策,任何停泊香港的航班均會作国际航班處理,各國的旅客需要於機場入境事務處櫃檯辦理出入境手續以及通過香港海關的行李及貨物檢查。因此,香港國際機場的所有設施均明確地分為禁區與公眾區域。除了在海天中轉大樓轉乘高速客輪來往珠三角地區、轉乘港珠澳大橋直達機場禁區巴士及轉乘其他國際航班的過境旅客外,所有離港/抵港旅客均需持有有效旅遊證件辦理香港出入境手續。
登機、貨運設施管理及行李處理
]香港國際機場的登機橋管理由香港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中航明捷航空服務、香港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及新翔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他們處理空運貨物、航空郵件、行李及登機橋、登機梯的操作。機場擁有先進的行李處理系統:其主要部份位於客運大樓的地庫一樓(L2/第二層),西端大堂擁有獨立的自動運輸設備去確保轉機行李的運輸。
航空管制
]香港国际机场属于香港飞行情报区。香港的民航處負責提供香港机场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空交通管制服務,此外还為在香港註冊的飛機簽發證書、監管航空公司履行航空运输协定,以及管制在香港的一般民航活動。
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交通管制大樓(ATCX, Air Traffic Control Complex)及機場中央控制中心(IAC,Integrated Airport Centre)位於機場的中心範圍,是整個航空交通管理的神經中樞。約370名航空管制員及支援人員24小時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務,以確保香港飛行情報區內的航班能有效率及安全地駛經。在航空控制搭中,航管員給予場內飛機提供24小時機場管制服務;而位於航空控制塔北方的是後備航空管制中心連控制塔、則是當航空交通管制大樓因意外無法運作時使用,也作為航管訓練的設施。
香港飞行情报区在香港国际机场周围空域设立香港终端管制(TMC),主要負責进出場航班的排序作業。
為了順從國際推行的計劃,民航處計劃[何时?]引入衛星通訊、導航、監督/航空交通管理相關的系統和服務去提高飛行安全及效率,以及維持香港國際及地區航運中心的地位。由於此計劃需時15年及其複雜性、需要廣大的研究和試驗才能正式使用新科技。現在,一些新服務如電子自動航站情報系統(D-ATIS)、電子航空氣象資料(D-VOLMET)和使用資料連線傳送預備放行許可,已由香港國際機場提供,以提升機師及航管員工作效率。
飛機維修工程
]

香港國際機場的線路或外勤和基礎維修保養工作由香港飛機
维基百科, 维基, 书, 图书, 图书馆, 文章, 阅读, 下载, 免费, 免费下载, 手机, 电话, 安卓, iOS, 苹果, 智能手机, 电脑, 网络, 计算机, 关于 香港國際機場 的信息, 什么是 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 是什么意思?


















留下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欢迎自由贡献!